近日,美國環(huán)保署(EPA)正就提議登記的新型廣譜殺菌活性成分氟茚唑菌胺(fluindapyr)的農業(yè)和非農業(yè)用途征求公眾意見。
氟茚唑菌胺最初由意賽格(Isagro SpA)發(fā)現,2012年富美實和意賽格根據當年簽署的協議開始共同開發(fā)。2020年5月,富美實以6,000萬美元收購意賽格活性成分氟茚唑菌胺(fluindapyr)的全球資產,10月交易完成,從而使富美實成為氟茚唑菌胺及其相關知識產權的唯一擁有者。
EPA建議登記氟茚唑菌胺懸浮劑,用于大豆、除水稻外的谷類作物、飼料、草料、堅果樹等農業(yè)用途,以及高爾夫球場、公共場所、商業(yè)地產周圍的景觀區(qū)和草坪草、溫室觀賞植物、道路、鐵路、工業(yè)用地等非農業(yè)用途。
氟茚唑菌胺殺菌譜廣,持效期長,對許多重要病害展現出優(yōu)異的防效,可防治大豆等多種作物上由殼針孢屬(Septoria spp.)、鏈格孢屬(Alternaria spp.)、尾孢屬(Cercospora spp.)、棒孢屬(Corynespora spp.)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,如亞洲大豆銹病、灰霉病、白粉病、紋枯病、菌核病、炭疽病、瘡痂病等。
氟茚唑菌胺是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(SDHI)類殺菌劑,其為防控美洲山核桃瘡痂病提供了另一種新工具。作為非甲氧基丙烯酸酯(Strobilurin)類殺菌劑,氟茚唑菌胺有助于防治大豆上對Strobilurin類殺菌劑產生抗性的灰斑?。?em>Cercospora sojina)。該產品還能在美洲山核桃和大豆病害抗性管理中發(fā)揮作用。在杏樹、草坪草和觀賞植物等其他領域,氟茚唑菌胺相對于其他殺菌劑也表現出較好的優(yōu)勢。
EPA尚未確定氟茚唑菌胺對人類的膳食風險、居民風險、總體風險等。通過使用個人防護設備以及嚴格遵守14天的重返間隔期,可以降低對職業(yè)工作人員的風險。
EPA正在提出具體的減緩措施,以應對對蜜蜂造成的潛在生態(tài)風險。如采取噴霧漂移管理,降低暴露風險;限制施藥時間,僅在花后使用等。
據了解,氟茚唑菌胺現已在巴拉圭獲準登記,未來還將在中國、歐洲、阿根廷、巴西及其他國家推出。
(1)本網旨在傳播信息,促進交流,多方面了解農藥發(fā)展動態(tài),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
(2)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網立場。
(3)“信息來源:江蘇省農藥協會 農藥資訊網”為原創(chuàng)文章,轉載時請注明來源和作者。
(4)本網轉載文章及圖片的版權屬于原作者,若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